本課題根據滿江紅本身的生長特性,結合小試培養確定溫度、光照強度、放種量和營養等各項條件,對滿江紅在山東地區的野外放養試驗進行了研究。同時,研究還通過滿江紅的體外抑菌試驗、滿江紅在肉雞和肉兔中的飼喂試驗和實驗動物腸道菌群數量的測定,確定了滿江紅對畜禽動物腸道菌群的調整作用。另外,研究結果還顯示,在畜禽飼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鮮滿江紅或其干粉制劑,能對畜禽疾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減少飼喂畜禽的死淘率,并促進畜禽的生長。
課題研究結果顯示,滿江紅不但營養豐富,而且是一種優良的飼料資源,可廣泛的應用于現代養殖業,用于防治動物疾病,提高產品品質。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工作,滿江紅在山東首次實現了成功放養,并得到大規模的推廣應用。本課題研究還驗證了滿江紅對畜禽腸道菌群的調整作用,在國內首次提出滿江紅對防治畜禽腸道疾病和促進其生長的作用機理,突破了以往只利用滿江紅的營養價值進行應用的模式,為滿江紅在畜牧業的進一步開發和應用,打下了較好的理論基礎。
本課題完成了滿江紅在山東地區的規模放養試驗,小試及中試規模的畜禽喂養試驗,確定了滿江紅能夠增殖動物腸道有益菌群的作用機制,制定了制備滿江紅產品的企業標準,規范了其應用模式。目前已在膠南市完成滿江紅的放養規模達50畝,連續兩年累計收獲滿江紅鮮重超過300噸,杭州余杭養殖基地放養規模超過200畝,超過2000噸的滿江紅產品在肉雞及肉兔的養殖中得到了應用,并為企業和社會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本研究在國內首次提出滿江紅調整畜禽動物腸道菌群的作用機理,屬創新性研究。
該項目于2005年12月通過了山東省科技廳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